到2030年, 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90%
鼓励全民学习人工智能新技术、培育发展智能代理等创新型工作形态……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到2030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
大力发展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
意见提出,加快实施“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人工智能+”消费提质、“人工智能+”民生福祉、“人工智能+”治理能力、“人工智能+”全球合作等重点行动。
在“人工智能+”科学技术重点行动中,加快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的新型科研范式,加速“从0到1”重大科学发现进程。强化人工智能跨学科牵引带动作用,推动多学科融合发展。支持智能化研发工具和平台推广应用,加强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第六代移动通信(6G)等领域技术协同创新,以新的科研成果支撑场景应用落地,以新的应用需求牵引科技创新突破。
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重点行动中,推动工业全要素智能联动,加快人工智能在设计、中试、生产、服务、运营全环节落地应用。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探索无人服务与人工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在软件、信息、金融、商务、法律、交通、物流、商贸等领域,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广泛应用。
加强人工智能应用就业风险评估,减少对就业的冲击
在“人工智能+”消费提质方面,意见提出,加强智能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文娱、电商、家政、物业、出行、养老、托育等生活服务品质,拓展体验消费、个性消费、认知和情感消费等服务消费新场景。推动智能终端“万物智联”,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加快人工智能与元宇宙、低空飞行、增材制造、脑机接口等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探索智能产品新形态。
在“人工智能+”民生福祉方面,发挥人工智能在创造新岗位和赋能传统岗位方面的作用,探索人机协同的新型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培育发展智能代理等创新型工作形态,推动在劳动力紧缺、环境高危等岗位应用。加强人工智能应用就业风险评估,引导创新资源向创造就业潜力大的方向倾斜,减少对就业的冲击。
鼓励和支持全民积极学习人工智能新知识、新技术。发挥人工智能对织密人际关系、精神慰藉陪伴、养老托育助残、推进全民健身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安全稳妥有序推进人工智能在政务领域应用
“人工智能+”治理能力方面,有序推动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安全稳妥有序推进人工智能在政务领域应用,打造精准识别需求、主动规划服务、全程智能办理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推动构建面向自然人、数字人、智能机器人等多元一体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加强人工智能在安全生产监管、防灾减灾救灾、公共安全预警、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围绕大气、水、海洋、土壤、生物等多要素生态环境系统和全国碳市场建设等,提升人工智能驱动的监测预测、模拟推演、问题处置等能力,推动构建智能协同的精准治理模式。
“人工智能+”全球合作方面,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开源可及,强化算力、数据、人才等领域国际合作。
新京报记者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