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河南思皓 思皓

财经观察: 多家科技巨头落子, 印度加快AI发展步伐

[环球时报记者马梦阳环球时报驻巴基斯坦特约记者姚晓]编者的话:“OpenAI新德里办事处能否点燃印度成为人工智能(AI)领导者的雄心?”香港《南华早报》近日报道称,8月,OpenAI在印度推出了全球最实惠的ChatGPT订阅计划,并计划在当地建立数据中心。无独有偶,该公司的竞争对手——谷歌Gemini和PerplexityAI都为印度用户提供了低成本订阅计划或开放免费访问。多家AI科技企业为何争相在印度拓展市场、布局基础设施?印度政府推动AI发展的步子有多大,有哪些突破,又面临哪些现实挑战?

为什么OpenAI选择押注印度?

连日来,印度AI领域消息不断。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OpenAI寻求在印度建立一个容量至少为1000兆瓦的新数据中心。据彭博社报道,该数据中心有望成为印度境内规模最大的此类设施之一。

OpenAI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8月22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今年晚些时候,我们将在印度开设第一家办事处!”他进一步介绍说,“人工智能在印度的普及令人惊叹——ChatGPT用户在过去一年增长了4倍。”该公司在印度推出了每月5美元的订阅套餐,是全球最实惠价格。

彭博社称,在印度建立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数据中心将有助于OpenAI为用户提供定制的AI聊天机器人,并减轻用户对数据传输到国外的担忧。该公司已承诺与印度政府合作,参与价值12亿美元的AI项目。

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部长维什瑙对双方的合作表示欢迎。他上周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印度在由人工智能驱动的下一轮转型中,占据“独特地位”。并补充说:“作为‘印度AI使命’的一部分,我们正在建立一个可信和包容的AI生态系统。”

“为什么OpenAI在AI人才争夺战中选择押注印度?”美国“SocialSamosa”网站3日刊文分析称,在硅谷进行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之际,OpenAI却瞄准印度市场并积极扩张。目前,印度拥有全球第二大ChatGPT用户群,占其全球用户的13.5%。

事实上,包括亚马逊、微软在内的科技巨头都在印度投资了此类设施。印度本土企业同样积极推动与国际AI巨头的合作。据美国CNBC网站报道,最近印度信实工业集团宣布与谷歌、Meta建立新的合作。其中,信实与谷歌将建立一个专门的云区域,与Meta将成立一家合资企业,通过Meta的开源模型,为印度提供“企业级人工智能”。

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表示这次合作是“确保每个人都能接触到人工智能并最终获得超级智能的关键一步”。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林民旺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众多人工智能企业选择投资印度主要基于以下因素:首先,印度市场潜力巨大,应用场景广泛,人工智能发展所需的海量数据资源在印度也很丰富;其次,印度拥有大量曾就职于欧美企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能够为本国AI产业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人力成本相对较低。

“印度正努力实现其‘AI使命’”

“SocialSamosa”网站称,OpenAI布局的时机恰逢印度正努力实现其“AI使命”,这是一项旨在将印度定位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导者的政府倡议。OpenAI已经为其印度业务任命了几位关键高管。该公司还将在印度举办教育峰会。

印度致力于成为AI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早在去年3月,印度就制定了国家级战略“印度AI使命”。印度政府提出,希望构建一个“技术普惠、面向印度场景”的人工智能体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构建“全国公共算力”,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主权大模型”。这一大模型需要安全可控,同时能够应对印度复杂的语言环境。

美国《自然》期刊网站2月报道称,印度宣布开发自己的人工智能模型计划,以期与美国和中国的行业巨头竞争。维什瑙1月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国首个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基础模型将在10个月内准备就绪。

“印度政府认识到AI推动产业变革的潜力,并承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更多研发提供资金。”《自然》期刊网站称,去年3月,印度总理莫迪批准了一项总额达1037.2亿卢比(100卢比约合8.1元人民币)的预算用于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在今年2月公布的2025财年预算中,政府进一步承诺拨款200亿卢比支持印度人工智能项目,重点用于建设3所人工智能卓越教育中心。除了中央政府的支持,2024年起,印度部分地方邦也留出预算,例如信息产业发展较快的卡纳塔克等地方邦,就为建立数据中心和发展AI产业提供补贴、税收减免和创投基金等。

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印度AI领域出现了一批创业企业。Krutrim在2024年成为印度首个AI大模型独角兽企业。近期最受关注的AI大模型企业是SarvamAI。据《印度快报》报道,2025年4月,该企业从67家竞标企业中胜出,负责印度“主权大模型”的建设。

根据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指数,印度目前在人工智能创新方面排名全球第四,仅次于美国、中国和英国。该指数从研究论文、私人投资和专利等多个维度,对36个国家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估。分析认为,印度活跃的创业生态和积极的政府举措是其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印度AI发展势头存在,但未跟上全球节奏”

不过,美国《财富》杂志认为,印度进入人工智能竞赛的时间远远晚于全球科技领先国家,资金投入规模也相对有限。可以说,印度目前仍处于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起步阶段,“AI使命”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尚处于早期。

印度《经济时报》称,当前,印度AI发展仍然面临多重挑战。最显著的困境是,以目前的成本投入,距离实现“技术普惠”所需要的算力仍然很远。当前印度政府选择主要通过“采购云端算力”的方式获得算力,但这种方式稳定性较差,有效使用率也不高。在AI硬件方面,印度缺乏本土半导体产业布局,因此将长期依赖高价进口的显卡,很难以可控的成本发展AI。

据《印度时报》报道,印度在构建自身AI大模型时面临多语种的困境。印度有22种不同的官方语言,需要搜集大量语料供AI训练,而语料的质量很难保证。印度很多语种在语言表达、书写和数字代码转换等方面都缺乏标准,要求AI理解这些语言,并实现精准翻译和多场景应用会很困难。

而当前,华盛顿和新德里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日益加剧。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印度商品征收50%的关税。CNBC网站认为,若印度对美国科技企业采取强硬回应措施,本已紧张的贸易关系可能进一步复杂化。

CNBC引述研究公司FuturumGroup一位分析师的观点表示:OpenAI在印度能否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克服该国一些法律和政治层面的障碍。此外,虽然印度市场潜力很大,但其语言和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带来了挑战。OpenAI能否提供真正本地化的产品,目前仍存在不确定性。

“尽管印度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该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仍然缓慢。”《自然》期刊网站援引专家的话表示,加快人工智能落地需多方协作,包括政策制定者、学术界及私营部门的共同努力。印度人工智能发展仍面临诸多持续性的挑战,包括高质量数据获取途径有限、缺乏熟练专业人才、隐私与安全风险,以及监管框架不明确等问题。

“印度想要独立发展人工智能,难度依然相当大。”林民旺对记者表示,印度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多个方面仍高度依赖欧美国家。而从美国的战略角度来看,其意图在于加强对印度的牵制,并借助印度的市场与资源优势,与中国展开竞争。

印度“ETEdgeInsights”网站总结了印度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几大障碍。首先,印度初创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工智能的消费者,而非创造者。其次,资金支持仍是一大瓶颈。与美国风险资本能够容忍科技创新的长回报周期不同,印度投资者仍将科技企业视为零售企业,期望其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果。此外,特定行业对人工智能应用的迟疑也延缓了其推广,例如医疗健康领域存在制度性保守倾向。而在人才方面,尽管印度培养了大量工程师,但目前来看其国内缺乏博士级研究、专门的人工智能项目以及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健康生态。

“印度AI发展势头是存在的,但未跟上全球节奏。”报道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印度初创企业和政策制定者彻底改变对待人工智能的方式:一方面,应以长远的眼光看待人工智能投资;另一方面,需构建能够吸引和留住科技人才的环境,同时提升高端计算基础设施的可及性,以支持初创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