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驶入快车道 专家共话机器人全产业链合作机遇与发展趋势
随着AI等前沿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机器人产业已经来到了“爆发前夜”。在中国,机器人产业也在蓬勃发展,目前已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今年8月,堪称是属于机器人的月份。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机器人运动会相继召开,机器人做家务、奔跑、跳跃,甚至是踢足球,给人们带来了一场场视觉盛宴。18日,智元人形机器人A2完成了24小时自主行走。19日,宇数科技又发布新款人形机器人预告海报。
值此之际,由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与德国斯图加特展览联合主办的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FAIRplus2026新闻发布会也于8月16日在北京召开。各方行业专家、产业组织、企业代表、新闻媒体齐聚一堂,共探机器人全产业链的合作机遇与发展趋势。
“基本上所有汽车企业,都在向机器人赛道迈进。机器人的整个生态共生、产业共生、技术共生表现形态,都是以数据为驱动,以AI为赋能,以具身智能为载体,高端制造为表现,实际上是共生共建共融的表现。”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羽指出。对于FAIRplus展会,协会将依托“五库一网”资源(专家库、项目库、企业库、资本库、创新载体库及产业服务网),为机器人企业提供跨行业对接支持。
睿尔曼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郑随兵表示,只要是人现在在做的事,未来都是具身智能落地的方向。“机器人走入生活有两个比较大的瓶颈:一是操作能力,能干活。二是具身智能,给机器人一个脑子,即AI。二者若能结合起来,具身智能真正走入生活的时代就会很快到来。这个行业趋势确定性非常强的。”他还强调,他们正在积极和各地算力中心加深合作,同时也将通过FAIRplus更好联系机器人产业上下游,助推机器人加速落地应用。
西门子数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CEO及西门子Xcelerator中国区总经理秦成称,“如今已是AI时代。2035年,工厂里的工作一定是由具身智能体来完成,而非人。我们希望能通过FAIRplus进一步加强和机器人本体厂家合作,围绕工业AI最后的落地,探索具身智能代表的先进生产力。”
据了解,今年4月26日,FAIRplus2025圆满收官。展商构成中,有3/4来自上游零部件企业,涵盖机电、控制、AI模型等核心技术模块,以及其周边配套、代工厂商;另有1/4为整机或人形机器人等开发平台企业。继2025年成功召集210+家展商后,2026年预计将有500+家来自全球的机器人上下游企业参展,全面覆盖机器人全产业链环节,形成从研发套件到开发平台的完整闭环。
德国斯图加特展览亚太区总裁宋瀚思指出,FAIRplus旨在打造面向全球的机器人开发技术与选型采购平台,为海内外机器人企业提供从零部件、算法模型到整机系统的全产业链对接机会。作为德国领先的专业展会运营机构,斯图加特拥有丰富的展览经验和资源网络,将为FAIRplus提供成熟的运营保障和国际推广通道,助力展会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优质技术企业与创新项目。
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专职秘书长谭维佳也介绍了展会的核心规划与落地路径。她指出,FAIRplus定位为“机器人产业链专展”,其核心在于对“开发”环节的重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