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南海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召开

9月5日,南海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召开。会上,南海区智能机器人训练场正式授牌,旨在打通智能机器人产业应用“最后一公里”。南海区计划出台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扶持措施,目前正广泛征求学界、产业界意见。

当前,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痛点,如高质量训练数据匮乏、场景验证不足、技术转化脱节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南海区授牌建设智能机器人训练场。

该训练场将采用“1+N”的布局模式,主训练场落户南海智能机器人科创园,聚焦基础技术研发和共性能力培养,配备先进的数据采集与研发平台。首批重点建设面向智能家居、医疗装备、汽车零部件、物流分拣四大南海优势产业的场景训练场。以智能家居训练场为例,它直接服务于佛山规模达4000亿的家电产业集群,着力解决产品装配精度不足、柔性搬运效率低等实际问题,为产业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星介绍,训练场得到了佛山大学的支持,还将吸引华工、港科大等更多创新资源汇聚。未来,这里将为机器人企业提供从数据采集、算法训练、场景验证到技术迭代的一体化服务,显著加速核心技术的研发进程,成为吸引创新企业和高端人才集聚、打造区域级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的重要引擎。

在政策引领方面,南海区迅速响应省、市部署,草拟了《佛山市南海区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目前正广泛征求学界、产业界意见,将于近期正式出台。这份政策文件聚焦“科技创新、金融支撑、产业培育、市场应用”四个关键环节,推出9大方面扶持措施,与市级政策形成联动错位支撑。

在支持关键技术攻关方面,除了市级的单个项目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外,南海计划叠加1000万元区级扶持,总额达到6000万元。在金融支持方面,计划设立25亿元的智能机器人产业项目投资基金,精准对接企业的发展需求,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在市场应用方面,将打造机器人应用示范标杆,为行业发展树立典型榜样。同时,支持垂类模型的研发与应用,针对在这一领域做出成效的企业,每家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

目前,南海已集聚超100家机器人企业,产业总产值超80亿元,拥有季华实验室等顶尖平台和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目标到2026年,机器人相关产业营收突破100亿元,机器人产业生态基本建立、产业链基本成形;到2030年,产业收入突破350亿元以上,建成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为实现这一目标,南海区规划了“1+1”空间布局。一方面,依托狮山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围绕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应用创新中心、南海智能机器人科创园、狮山新质生产力梦工厂等特色产业园,打造以狮山镇为核心的南海机器人集成创新组团,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另一方面,依托桂城成熟的城市配套和科技人才集聚优势,围绕佛山市湾区人工智能集聚地先行启动区等载体,打造以桂城为核心的南海人工智能组团。通过这种双引擎驱动的模式,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强大的产业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