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和林: 智博会“首发100”拉近了技术研发和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
封面新闻记者易弋力
9月5日,为期4天的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哪些智能新产品、新科技正从展台跃入生活?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进行了解读。
盘和林表示,最大看点就是智博会期间推出的100余项行业新标准、新产品、新技术,被称为“首发100”,这些标准,产品和技术围绕应用场景,面向现实需求,拉近了技术研发和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在低空经济领域,比如重庆的低空智能管理服务平台,就是将空域管理和人工智能的技术融合应用到了低空经济上,比如航天科技集团的彩虹无人运输机,为低空物流创造了硬件条件,在新能源车领域,吉利、极氪、领克都发布了新品,还有神盾金砖电池,北斗智联首发的AIBOX,这些都是看点。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看到了很多新面孔,比如杭州云深处、重庆七腾等四足机器人;乐聚在工业制造领域的人形机器人;华数的双足机器人平台首创人机办公场景;捷米的多形态机器人;中船重庆的四足应急转移机器人。总之,低空经济,新能源车,人形机器人,是本次智博会的重要看点。而重要看点的核心,就是“首发100”。
目前,要让陪伴机器人、护理机器人等产品大规模进入到家庭场景中,让大家觉得好用、敢用,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如何加速这个进程?
在盘和林看来,首先,这是个技术问题,现阶段大多数机器人的技术条件还不成熟,不能承担完全的陪伴和护理工作,其次,在有限技术基础上,可以将有限技术应用到特定场景,比如护理机器人,如果完全承担护理责任,机器人是做不到的,但如果仅仅承担扶老人起身,帮助老人行动的范畴,则又是有可能实现的。所以要找到这些需求场景。再者,要为产品普及对接市场需求,要强调差异性特点,要让消费者接受。最后,要壮大供应链配套产业,当出现重磅应用场景,海量需求的时候,供应链要能够供应上足够的配件。个人认为急不得,技术突破不是一朝一夕,现阶段,还是以有限技术解决部分需求场景。
本届智博会设置了低空经济专业展区,低空经济发展需要AI的哪些助力?
盘和林表示,低空经济如今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中国飞行员比较少,不同于美国的飞行文化,中国普通人是很少有机会接触飞机,更别说如今的飞机类型多样,驾驶执照需要考很多种。再加上人类飞行员存在不确定性,导致低空载人在海外的事故率很高。所以,就需要用AI来解决问题,所以低空经济中,AI最大的作用就是智驾,相对于道路,其实空中智驾的实现难度要小一点,因为空中的环境,尤其是人的干扰因素小一点。
此外,本届智博会还设置了数字城市、智能机器人展区,产业发展接下来会有怎样的趋势?
盘和林认为,趋势一,AI+将带来巨大的改变,未来几年,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产品和功能,都将因为AI+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趋势二,生态开放,共享协同,是未来中国AI发展的主要方式,因为中国的很多AI+实践告诉我们,AI+行动应该是融合行动,靠单家企业单打独斗是不现实的。趋势三,中国创新力量正在觉醒。中国企业正在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差异化,未来AI+和科技创新是解决内卷式竞争的最佳途径。